关于城铁“卖唱乞讨”行为的行为分析
[一份应用行为分析作业,版权期限1个月,请勿抄袭,赫赫]
以城铁上卖唱乞讨行为为观察目标,采用描述性的行为功能评估,观察乘客施予行为和社会气候对乞讨行为的影响。
一、目标行为定义
卖唱乞讨:城铁上,卖唱乞讨者伸出乞讨罐儿向乘客要钱
二、描述性行为功能评估(Descriptive FBA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antecedents (A) --> behaviors(B) --> consequences (C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身有残疾又无一技之长以糊口\
--> 城铁乞讨(B) --> 确实能挣到钱(C)
听同乡说城里乞讨也能挣到钱/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三、行为变化
强化及消退:
城铁不同时间段,我乘车的时间段大致是中午和晚上,中午男女比例基本相当,晚上8:30以后,则以男乘客居多。在中午,卖唱乞讨者乞讨行为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晚上,乞丐基本会向每个乘客乞讨,一方面某个乘客如果给了钱,则乞丐的乞讨行为得到了他所希望的结果,他会挨个向后面的每个乘客乞讨;另一方面由于中午女性乘客多,乞丐们较之晚上更有可能获得他们期待的结果;而在晚上,乞讨行为频率会有所减少,他们不是向每个人行乞,而是隔若干乘客才乞讨一次。这有可能是晚上男乘客较多,乞讨行为较难获得乞丐期望的结果,进而造成的乞讨行为的减少。 此外,乞讨行为作为社会现象,受社会气候的很大影响。当各种媒体舆论导向是“城铁上乞讨有碍市容市貌”,以及城铁广播中明确指出“自觉抵制卖艺乞等不文明行为”后,乞讨者在乞讨——他们为何还能进入城铁系统不得而知——过程中向乘客伸手要钱的行为,因给钱的人越来越少,而呈现消退的迹象。表现为,不象以往把乞讨罐儿伸到每个乘客跟前,而是隔个几个乘客才伸一次。
集中化(与泛化相反):
但仔细观察,尽管他们伸手要钱的频率少了,但他们伸手要钱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女性身上,而中年男性很少是他们乞讨的对象。
四、关于行为矫正/改变的讨论:
要彻底消灭乞讨现象似乎是不可能的,国家在这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,待社会福利有所好转后,乞讨现象肯能会有所好转,比如确无劳动能力不得已乞讨的人群会大幅减少。但即便社会福利跟上了,不排除依然存在好逸恶劳的个别分子,他们不以乞讨为耻,反以为荣。如果要最小化这一小撮懒惰人群,需要党政机关和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,做好人民群众的教育工作,营造积极向上社会氛围,树立劳动致富光荣,懒惰乞讨可耻的社会风气,尤其要做好广大妇女的宣传教育工作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